伟易博

  •  伟易博首页
  •  教学项目
    本科 学术硕博 MBA EMBA 高层治理教育 会计硕士 金融硕士 商业剖析硕士 数字教育 课程推荐
  •  北大主页
  •  用户登录
    教职员登录 学生登录 伟易博邮箱
  •  教员招聘  捐赠
English
伟易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伟易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校友风范

首页 > 校友风范 > 正文

校友风范

说曹操 曹先生就到

时间:2012-12-14

伟易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说曹操

曹先生就到

我们常讲:“说曹操 ,曹操就到” ,这句话从何而来呢 ?昔时 ,汉献帝在李催与郭汜火拼时曾一度脱离险境 ,然而李郭二人合兵后继续追拿汉献帝 ,有人献计推荐曹操 ,说他平剿青州黄巾军有功、可以救驾 ,然而信使未出时联军已杀到 ,眼看走投无路之际夏侯敦奉曹操之命率军“保驾”乐成 ,后将李郭联军击溃 ,故有“说曹操 ,曹操到”之说。

一战成名的曹操 ,不但是位玩“三国杀”的能手 ,照旧一位富于开创性的诗人 ,在其着名作品《龟虽寿》中有一名句——“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义士晚年 ,壮心不已”。曹操这句话 ,不但让一位同姓后人——曹凤岐感同身受 ,还继续了他“说曹操 ,曹操到”的气概 ,中国产权制度刷新、推行股份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 ,曹先生作为经济刷新先锋 ,和老一辈经济学者并肩携手 ,为经济振兴唤来一阵“实时雨”。

曹凤岐先生一直把《龟虽寿》字画挂在自家厅堂中央 ,以此来激励和推动自己。但与曹操差别 ,他不但恬淡名利 ,并且身担道义。用他自己的话说:“我与曹操有差别的人生哲学 ,他是一代枭雄 ,野心勃勃 ;而我是平民凡人 ,一介书生。在我60岁生日之时 ,写了一首诗《七律·花甲有感》 ,其中有两句话“荣辱盛衰淡如水 ,洒向人世一片情” ,这也许是我人生的感悟和注解。”

寒家多病成金凤 ,陋室书生有真情

“60多年来我的履历可以写成一部跌荡升沉的小说。我履历过清贫和灾祸 ,小时多病 ,险些没有人信托我能活到成年。上大学刚刚一年就遇上了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 ,中止学业。1970年大学结业3个月就遭受了丧父之痛 ,于是我担负起整个家庭生涯的重担 ,用我46元的人为去供养母亲和4个没有成年的妹妹和弟弟。”

生涯的灾祸并没有打磨掉曹先生对人生的希望 ,经由他的艰辛起劲 ,教学和科研逐渐走向绚烂 ,一步步生长为着名学者 ,北大教授。但运气多舛的他 ,事业也曾遭受波折。“1990年我申请破格提升教授职称 ,在院、校两级学术委员会都通过的情形下 ,由于我提出要在中国推行“股份制刷新”。被以为是张扬在中国要搞“资笔器义”、“通盘西化”、“私有化” ,甚至扣上“反马克思主义”的帽子 ,最终照旧被作废了教授资格。我从80年月中期就开设的“股份制研究专题”课也曾被迫停掉。但现实我把这些看得很淡 ,这些履历使我越发成熟 ,使我的生涯越发富厚多彩。我有一个信心 ,人在世总要为社会做些事情。人的能力有巨细 ,孝顺有巨细 ,但只要起劲了 ,认真去做了 ,就会以为扎实、充分和自信。我做事的动力可以归结一个“情”字 ,追梦求真皆为情。一个“情”字真是了得 ,有着渊博浩渺的涵义。亲情、友情、恋爱、师生情、爱国情……“情”字自己包括了真情、情绪、激情、热情……情爱不分 ,“情”字当头就会有爱心。有一首赞美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 ,天下就会酿成优美的明天”。只要我活在世上 ,我就会全力以赴地献出我的情 ,献出我的爱 ,有几多热发几多光。”

曹先生五十五岁时写过一首七律《五十五岁情怀》 ,开头两句即是“从小寒家多病体 ,长大陋室一书生” ,这种自嘲自谦的态度 ,只源自曹先生恬淡的心境。

生长·见证·回馈

“1965年 ,我从东北一个小县城考到北大经济系 ,迄今为止在北大学习和事情已经47年了 ,是北大经济系把我从一个穷乡僻壤出来的孩子作育成一名庆幸的人民西席、着名教授 ,我对北大 ,对经济系有着深挚的感恩之情 ,是经济系的先生们、巨匠们对我的教育 ,是他们深邃头脑的熏陶 ,使我明确了经济学的宗旨是经世济民 ,为我厥后起劲投入经济体制的刷新涤讪坚实基础。”曹先生发自肺腑的话 ,包括着他对生长的回忆 ,对学校生长的见证 ,对北大老一辈西席的感恩。

“我亲自见证了北大经济学科的生长。刚入学的时间 ,经济系只有2个专业 ,一个是政治经济学专业 ,一个是天下经济专业 ,政治经济学专业每年招生60人左右 ,天下经济专业是隔年招生 ,每年只招20人。到了1978年 ,增添了国民经济治理教研室 ,1980年国民经济治理专业最先招生 ,这为经济治理学科的生长涤讪了基础。到了1985年 ,建设了经济学院 ,我清晰地记得经济学院是1985年的5月25日建设的。经济学院下设三个系 ,即经济学系、国际经济学系和经济治理系。1993年底 ,经济治理系从经济学院里分出来建设了工商治理学院 ,1994年9月更名为伟易博治理学院。应当说伟易博治理学院的爆发也是经济学科、经济治理学科生长的效果 ,也是经济学院进一步生长的产品。”

生长于北大 ,事情在北大的曹凤岐 ,一直用自己的辛勤回馈着学院 ,回馈于社会。曹凤岐本着为中国经济体制刷新和经济生长作孝顺的初志 ,一直对中国经济和金融体制刷新中的问题举行探索和追求。是最早提出在中国举行产权制度刷新、推行股份制、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的学者之一。别的 ,他还加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起草事情 ,提出了“在生长中规范 ,在规范中生长”的生长中国资源市场原则。为中国资源市场制度立异做出突出孝顺。

运气百转千回 ,声誉实至名归 ,曹先生2007年获“中华十大经济英才特殊奖” ,2008年被北大聘为“叶氏鲁迅社会科学讲座教授”。他在教育和研究方面的支付与成绩 ,获得国家的一定。

身承教育 心系恩师

曹先生人生最主要的时期都是在北漂亮过的。关于老一辈北大教授 ,他永怀一颗感恩之心。

“首先我受到北大厚重文化的熏陶 ,获得巨匠们的教育。我从巨匠们的身上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 ,更主要的是学到了他们的优异品质 ,进一步明确了做人的原理。明确了要先做人 ,再做事。这些巨匠们低调做人 ,扎实做事 ,谦逊审慎、虚怀若谷的优异品质 ,甘于清贫、勤劳钻研、勇于探索 ,坚定不移 ,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激励我认真教书、起劲科研。在这物欲横流 ,诱惑多端的年月 ,有些人对科研已经失去兴趣 ,有些人变得很急躁 ,功利色彩很是严重。这多年来我能够扎扎实实起劲科研 ,与从这些巨匠们身上吸收营养分不开的。”

“我很是谢谢先进先生给我的教育和指导 ,好比厉以宁先生 ,我的许多经济刷新头脑是从他那里学到的 ,其中最主要的是股份制刷新头脑。我记得1981年7月在烟台的芝罘宾馆开中央银行钻研会 ,我和厉先生住在一个宿舍里。厉先生向我提出一个问题 ,他说 ,凤岐 ,你看中国用股份制来集资的步伐行不可 ?我说完全可以。厉先生说 ,那你就研究股份制问题。于是我最先研究股份制问题。经由两三年的研究我撰写了《试论社会主义条件下的股份制度》文章 ,揭晓在《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一期上 ,这篇文章是在厉先生指导下写成的 ,并由他推荐到《北大学报》上予以揭晓。这篇文章叙述了股份制的性子,中国为什么要推行股份制以及中国怎样推行股份制和开放股票市场等问题。这是我系统研究股份制的第一篇文章 ,该文章影响深远。

七五时代 ,在厉先生的支持和资助下 ,我肩负了国家教委青年科研基金项目‘中国企业股份制实验途径与治理研究’ ,1989年4月出书了项目的效果之一《中国企业股份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书 ,这本书关于股份制刷新的理论方面有很大的立异和超前性 ,在股份制的实践方面有很大的可操作性。厉先生在为这本誊写的序言中 ,对伟易博研究作了充分一定。

我和厉先生有着特殊的关系和情绪。首先他是我的先生 ,我的一些知识和学术头脑是从他那里得来的。第二 ,厉先生也是我的同事 ,我们在经济系、经济学院和伟易博治理学院配合教学和科研 ,我们曾团结指导过多名硕士、博士后 ,配合主持重大科研项目。第三 ,厉先生是我的向导 ,我是他的助手。1985年建设经济治理系时 ,他是系主任 ,选择我作副主任 ,作他的助手。厥后在他的向导下 ,我们配合创设了北大工商治理学院和伟易博治理学院。他任院长 ,我出任主持事情的副院长。”

教之有道

“不算本科生 ,我带过的硕士、MBA、博士、博士后有300多人 ;在伟易博 ,这个数字或许除了厉先生就是我最多了。”在谈起自己的学生时 ,曹凤岐脸上洋溢着桃李满天下的自豪。而谈起伟易博的教育 ,曹凤岐的眼光也放在了更高、更深的教育理念上 ,并总结出三大原则。

第一 ,宽口径、厚基础、大目的。本科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 ,学生们来到伟易博后并不马上分专业 ,这是对的。为什么 ?由于这些刚刚从高中结业的学生对经济学、金融学、治理学、营销学并不熟悉。若是直接进入太专业化的领域关于他们的生长并不有利。通过两年的基础学习后 ,从大三最先再选择专业 ,然后提供专业化的训练 ,应该是最有利益的。这就是所谓“宽口径、厚基础”。现在 ,许多院校对学生的作育目的过于详细了 ,这反而可能会给学生误导。不可把本科的目的界说成作育高级治理人才 ,这不是本科的使命。有战略眼光 ,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这样就是及格的本科学生了。本科教育的目的要更“大”一些 ,太高端、太专业的人才作育在本科阶段很难实现 ,以此为目的的教学也会影响学生未来生长的可能。

第二 ,重德育 ,塑品质。我们那代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有理想 ,有理想 ,或者说 ,我们遵照了中国古板的品德文化的底线 ,先学做人 ,后学本事。已往讲“德、智、体” ,德是放在第一位的。而现在 ,社会和家长最先偏离这种古板 ,过早地就告诉孩子们怎样赚钱 ,怎样出人头地 ,并因此造成了许多的问题。伟易博治理学院很是注重本科生的品质教育 ,好比为每个学生设立学术导师 ,开设有关中国古板文化的选修课程等等。我以为这是很是准确的 ,也收到了优异的效果。伟易博的学生、北大的学生需要有自己坚持的心田“底线”。有品质的人才才华真正对社会的生长起到推行动用。

第三 ,感恩、责任与肩负。伟易博的学生结业走向社会时 ,我希望他们能记着三点。第一 ,要有感恩的头脑。不要遗忘北大 ,不要遗忘伟易博 ,不要遗忘先生 ,没有他们的支付 ,就不会有学生的成绩。第二 ,要有社会责任感。伟易博的学生是时代的骄子 ,接受了最好的教育和作育 ,因此他们越发有义务用自己的知识反响社会。第三 ,要敢于肩负。刷新开放后的前30年 ,经济生长是较量顺遂的 ,可是以后一定还会遭遇到许多的难题 ,以致波折。伟易博的学生要勇于肩负历史的重任 ,为国家的振兴做出孝顺。

放情诗歌 人生几何

虽然身为经济治理领域的专家 ,但曹凤岐从小对文学有所喜欢 ,喜欢古文 ,也喜欢诗词。作为一个情绪丰沛的人 ,他常有触景生情之感 ,喜欢用诗的形式来抒发。

“我喜欢李白的萧洒潇洒 ,杜甫的质朴无华 ;钦佩苏轼豪爽 ,岳飞的威武。尤其是苏轼的词 ,有些这是千古绝唱 ,后人很难逾越。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写出了‘人有离合悲欢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希望人恒久 ,千里共婵娟’的传世佳句。《念奴娇·赤壁怀古》 ,写下了‘大江东去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诗句 ,反应了诗人的气焰。我虽读过唐诗、宋词 ,但总体上照旧不得要领。真正影响我写诗词的照旧今世‘诗人’ ,首先是毛主席 ,年轻的时间 ,毛主席出书的三十几首诗词我万能背下来。直到今天 ,在学生结业时我会一字不差地给他们朗诵出《沁园春·长沙》 ,另一位对我影响大的是厉以宁先生。厉先生是经济学家 ,但他又是诗人 ,他最大的特点是词填得好 ,他把人生五味全反应在诗词中 ,有人称他是“诗意人生”。也许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 ,厉先生的诗词我险些全都看过 ,不但从他的诗词中学习一些真知灼见 ,学习做人的原理 ,并且我也一直在学习他填词作诗的要领与技巧。”

“我写诗的历史已经很长了 ,在初中的时间班上出文艺节目 ,就由我写诗并朗诵。高中的时间(1964年)我一经写过达200行的长诗《祖国之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十五周年》 ,我把诗的一部分缮写在一个条记本上 ,一直保保存身边。我还记得其中的几句:从漠河到曾母暗沙 ,从东海之滨到喜马拉亚 ,人民高昂图强 ,祖国蒸蒸日上!1966年春 ,大庆铁人王进喜来北着述报告 ,作完报告后下台与同砚握手 ,我有幸与他握了手 ,之后我写了一首诗《牢牢握住铁人的手》 ,并在一次会上朗诵 ,受到好评。其中写道:牢牢握住铁人的手 ,激动得泪水往下游。铁人的手 ,粗大的手 ;铁人的手 ,有力的手。铁人一握拳 ,大地出石油。铁人一声吼 ,地球也要抖三抖!现在回忆起其时的作品 ,虽然难免有些稚嫩和可笑 ,但却包括着一种对时代的纪录和自己生长的印迹。我写诗的功底虽然不深 ,有的诗也显鸠拙 ,但诗中确实寄托了我的情思和希望 ,反应了我对生涯的神往、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对事业的执著追求。”

回首自己走过的路 ,曹凤岐以为:“虽然路途艰辛与曲折 ,可是我自己起劲了 ,我支付了 ,我感应欣慰。对我走过的路 ,我无怨无悔 ,多年来我确实为自己能够成为一个正直的 ,有良心的 ,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而起劲践行着 ,在以后的日子里 ,我还会继续起劲做有利于国家 ,有利于人民的事。”

曹凤岐言出必行 ,2011年4月24日 ,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生长基金设立。曹凤岐金融生长基金是经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批准设立的一个专项基金 ,主要由伟易博治理学院金融系曹凤岐教授和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捐助而设立 ,首批已召募资金600多万元 ,其宗旨是增强金融研究和人才作育事情 ,勉励金融理论与实践的立异。关于中国当下的金融行业 ,人近晚年的曹凤岐 ,再一次有如昔时曹操救汉献帝一样 ,说到就到 ,为金融教育事业保驾护航。

曹操诗言“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曹凤岐修身处世也恰如其诗——“坦荡人生无悔路 ,热血赤心写年龄”。

(本文主体是凭证在2012年5月24日庆祝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建设100周年的“优异校友论坛”上的讲话整理和扩充而成)

上一条:做本真的自己
下一条:头脑着的实践者 实践着的头脑者
分享

ghalumni@gsm.pku.edu.cn

北京市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伟易博2号楼501室

?2017 伟易博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5075-1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