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易博

  • ?北大主页
  • |
  • 一带一起书院
  • |
  • 用户登录
    • 教职员登录
    • 学生登录
    • 伟易博邮箱
  • |
  • 教员招聘
  • |
  • 捐赠
  • 伟易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 |
  • English
头脑伟易博

周黎安:人工智能对中等收入群体有何影响  ?

2021-08-05

人工智能(AI)作为一个新兴的手艺,对工业和生产力的提高都会爆发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会对中等收入人群爆发影响 。经由四十年的高速经济增添,中国形成了约4亿人的中等收入群体,为天下规模内规模最大 。一个重大的中等收入群体关于优化收入分派名堂、推动消耗升级、维护社会稳固意义重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生长第十四个五年妄想和2035年远景目的纲要》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作为主要目的 。可是未来中等收入群体能否一连扩大面临一系列挑战(如国际时势转变、工业升级、生齿老龄化、新冠疫情等),其中,人工智能生长带来的手艺和工业革命将是最主要的攻击之一 。

一、人工智能攻击下的工业升级与收入分派模子

为了明确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的工业升级与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变换之间的内在关系,本课题(国家自科项目号71950005)建设了一个以人工智能攻击为代表的数字化转型、工业结构变换与收入分派的理论模子,引入制造业和效劳业两个部分,将效劳业进一步区分为生产性和古板效劳业,各工业需要的劳动力类型差别 。

假设人工智能对差别部分和差别手艺的岗位可能爆发差别的替换效应,如人工智能主要替换制造业的低手艺劳动力,也有可能跟低手艺劳动力互补,形成高手艺劳动力 。但在生产性和古板效劳业中有一部分低手艺劳动力难以替换,如照顾护士、家政等基本效劳 。在此模子基础上讨论数字化转型怎样影响企业生产率、职业(手艺)结构、收入结构、消耗结构、工业结构的变换,以及这些环节怎样循环互动,由此得出了以下主要推论 。

第一,从工业结构转变上,随着人工智能的生长,经济总体上向效劳业比重增添的偏向举行转型 。随着人均收入的增添,人们对高端工业的需求会一直增添,效劳业也会日益向高端效劳业集聚 。

第二,恒久平衡下差别人群的收入分派会有所区别 。中等收入人群对应高手艺劳动力,他们的劳动酬金占比会有所扩大 。这是由于随着高端效劳业的产值占整体GDP比例的增添,高端效劳业中高手艺劳动力的收入份额相关于其他行业要更高 。资源所有者的酬金相关于高收入人群占比会先增后降:在最先引入人工智能时,资源所有者可以使用其手艺优势替换一部分劳动力获得增添的酬金 ;随着工业逐渐过渡到高端效劳业,由于高端效劳业使用的资源很少,资源所有者获得的酬金会逐渐稳固在某一个水平 。低手艺劳动力的劳动酬金(低收入人群)占比会下降,是由于低手艺劳动力不管是在制造业照旧在效劳业,都有相当一部分被人工智能所替换,这部分人群在历程当中整体是受损的 。

第三,制造业和效劳业全要素生产率都会提高 。由于AI对制造业和效劳业的低手艺劳动力都有替换作用,会增添各个部分的劳动生产率 。

第四,在走向恒久平衡的转型历程中,收入分派有分解加剧甚至泛起极化的可能性 。当引入AI手艺后,短时间内工业结构的调解速率并不如AI手艺的引入速率迅猛,导致一段时间内岂论何种劳动者收入份额占经济的比例都会下降,低手艺劳动力的收入份额占比下降更为迅速 。可是关于资源所有者而言,随着AI的引入,其收入占整体经济中的比例会有所提升,同时随着其收入的增添,AI和资源的积累速率会在短期内较为快速,导致一段时间内极化征象加剧 。

第五,关于短期内快速调解的工业结构和收入极化,可以做一些政策上的干预 。如可以对资源所有者的收入征收资源所得税,也可以对资源、AI征税 。差别的税收政策可能对解决收入分派起到一定作用,可是也可能带来其它影响,例如对资源征税会影响制造业本钱,导致制造业产品价钱上升 。对AI征税虽然会减缓收入分派差别的拉大,但同时也会阻碍AI在工业升级当中所饰演的起劲作用 。

二、中等收入群体转变与收入分派名堂

在已往十五年的时间里,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逐年增添,近年来有加速增添的趋势 。在区域漫衍上,2005年我国中等收入人群的规模很是有限,并且主要是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 。到2015年,中西部绝大大都地区泛起了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稳步上升且快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增添势头,使得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区域漫衍越发平衡(东北地区除外) 。在城乡漫衍上,近年来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增添迅速,许多地区农村中等收入群体(包括农民工)占到该地区中等收入群体的30-40% 。这说明晰我国高速增添具备普遍容纳性和分享性特征 。其中,农民工饰演了一个很是主要的角色 。已往三十年,我国进城农民工总量约为2.9亿,其中约1.5亿的农民工已经市民化,尚有1.4亿的农民工尚未被市民化 。农民工的平均人为是5000-6000元/月,属于中等收入的领域 。因此在4亿中等收入群体中农民工至少能孝顺1亿人,这是很是主要的实力 。在工业漫衍上,中等收入群体主要漫衍在制造业、修建业、交通、运输、仓储、邮政等行业 。

图1 2005-2015年我国各省份内部中等收入群体比例

图2 2005-2015年各行业中等收入群体漫衍

2010-2015年中等收入群体区域漫衍的平衡化与统一时期我国绝大部分省份的城乡差别稳步缩小、天下地区间收入差别稳步缩小的总体趋势高度一致 。这说明,中国在履历了1995-2010年地区差别、城乡差别一连拉大的时势之后,2010-2015年地区间收入分派名堂泛起了有利的逆转 。

虽然2010-2015年我国收入分派的基尼系数总体上也是下降的,但2016年最先基尼系数又最先上升,而天下城乡差别、区域差别2016年以来仍然在缩小,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也在扩大 。这体现出中国收入分派名堂正在泛起极为主要的结构性转变,即我国基尼系数已往主要由地区差别和城乡差别驱动(70%),目今社会阶级和个体之间的收入差别(如职业、行业、教育水平)的影响力在迅速上升,未来人工智能更可能影响职业、行业和手艺结构,对基尼系数有恶化影响 。

随着近年来城乡差别和区域差别缩小,决议收入差别的实力越来越转向社会阶级(群体)以及个体因素而非区域因素,改善收入分派的政策重心及详细组合也就必需随之爆发调解 。由已往主要依赖区域协调生长的收入调理政策逐渐转向区域协调生长政策与个体收入调理政策并重转型 ;后者更着重在个体和职业层面,如收入税、资源税、遗产税、基本收入妄想、手艺培训、社会包管 。若是主要寄希望于原有的区域协调生长和经济倾斜政策,国家层面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的时势可能难以改变 。

三、人工智能对中等收入群体的影响

基于学者和行业专家关于人工智能和机械人应用远景的预计,团结前述剖析,我们课题组测算了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2025、2030、2035年将怎样受到人工智能和工业机械人转型的影响,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

1. 有替换作用 。人工智能会替换掉古板的岗位 。

2. 有创立效应 。人工智能会带来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增进经济更快地增添,推动就业岗位的增添 。同时,人工智能自身会带着一些新的岗位、新的职业泛起 。

因此,人工智能对中等收入群体有替换和创立的双重作用 。

(一)替换效应

人工智能替换效应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负面影响随着时间的增添一直提升:预计到2025年,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下降约2.97个百分点,人数镌汰了约2200万人 ;而到了2035年,中等收入群体占比下降约5.63个百分点,对应约4200万人脱离了中等收入群体 。类似地,麦肯锡全球研究院预计在2016-2030年,中国被替换的全职员工的规模约莫在4000-4500万 ;若是自动化历程加速的话,到2030年将有近1亿劳动者需要替换职业类型 。

地区差别上,预计蓬勃地区中等收入群体下降的比例和数目相对较高 。在性别差别上,男性在受到攻击的比例和绝对规模上都大于女性 。在受教育水平上,上过大学的群体受到的影响比例较大 ;可是由于没上大学的人群占大大都,以是没上过大学的群体所受影响在绝对规模上大于上过大学的人 。在城乡差别上,受到人工智能的负面影响最大的是都会住民 。

(二)创立效应

除了替换效应之外,人工智能也有创立岗位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三个方法去创立新的岗位、新的就业:

1. 创立新职业和新岗位

现在的一些新兴职业在古板经济时代并不保存,包括与算法、算力、数据相关的一系列新职业和岗位,例如人工智能工程手艺职员、物联网工程手艺职员、大数据工程手艺职员、云盘算工程手艺职员、数字化治理师等 。例如,中国全职的“数据标注者”抵达10万人,兼职人群的规模则靠近100万,这完全是人工智能带来的新职业 。

2. 古板职业的新使命

在智慧教育、医疗等行业,当人工智能胜任了机械性、重复性的繁琐事情之后,劳动者会需要更多转向人际交流以及施展创立性的事情内容,由此在古板职业下爆发了一些新的岗位 。

3. 难以被人工智能替换的古板行业岗位创立

如家政、医护、养老、修建师、艺术家等,这些行业是很难被人工智能替换的 。在生齿老龄化配景下,照料和照顾护士等岗位事情成为主要行业,怎样去作育和创立这样的岗位很是主要 。

估算批注,随着时间的生长,人工智能等数字化转型对就业的正面影响会迅速扩大,新增就业岗位将由2025年的6875万个上升至2035年的1.7亿个 。新增就业岗位数目与人工智能所替换的就业岗位相比,新创的岗位数比人工智能替换的岗位数更多 。

在数字化转型对中等收入群体规模的净影响上,综合思量替换与收入效应,到2025年,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人数仅增添了约400万人 ;而到了2035年,由于人工智能收入效应愈发凸显,中等收入群体占比的提升也将抵达1.9个百分点,对应着1400万人的数目规模 。

(三)总体判断

总体来看人工智能对整个经济带来的攻击,尤其从中等收入群体的角度,人工智能所替换和摧毁的就业岗位与它所创立的就业时机大致是相当的,创立的岗位总体上比摧毁的还要多 。工业革命以来一再重大手艺厘革的历史也批注,虽然每次重大的手艺前进都导致一些古板岗位的消逝,但最终创立的就业时机远远大于其所摧毁的数目 。

从中等收入群体扩大的角度来说,人工智能等数字手艺的生长最要害的挑战不是中等收入群体的总量的扩大或缩小,而是结构性失业和转型调解问题,即一方面是大宗被替换下来但又不顺应新工业新岗位所要求的新手艺而被迫失业,另一方面是新岗位和新职业人才紧缺,求过于供 。

四、人工智能与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协调生长政策建议

在此配景下,我国一方面要推感人工智能的生长,另一方面要减缓人工智能对就业、中等收入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一,着眼于未来,作育具备人工智能时代所需知识和手艺的新一代庖动者 ;鼎力大举作育新一代庖动力关于新岗位新职业的顺应力 。

第二,刷新和完善我国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再教育系统,通过大规模普及职业和手艺培训、提倡终身学习使存量的熟练劳动力尽快顺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岗位和新手艺 。

第三,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需要特殊注重缩小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别,实现教育公正,避免在互联网时代泛起的“数字鸿沟”在人工智能时代以新的形式进一步放大 。

第四,增添对资源所得的征税,平衡资源与劳动在国民收入首次分派当中的比重,为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创立有利的再分派基础 。未来有可能要征收机械人税 。

第五,进一步完善社会包管系统,增强对失业者和创业失败者的收入“兜底”功效,以减缓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手艺所带来的就业和社会攻击 。

(本文凭证作者在2021智源大会上的讲话整理)

周黎安,伟易博副院长,应用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研究生项目主任,北京大学工商治理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十佳西席”,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他于北京大学获得经济学学士、硕士学位,于斯坦福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 。研究领域主要涉及政治经济学、工业组织、经济转型与生长 。在海内外一流经济学和治理学期刊揭晓论文60余篇,2017年出书专著《转型中的地方政府:官员激励与治理(第二版)》 。在官员提升激励与行为、政府治理等方面举行了开创性研究,在海内外学术界爆发了普遍影响 。

分享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