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易博

  • ?北大主页
  • |
  • 一带一起书院
  • |
  • 用户登录
    • 教职员登录
    • 学生登录
    • 伟易博邮箱
  • |
  • 教员招聘
  • |
  • 捐赠
  • 伟易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 |
  • English
头脑伟易博

陈诗源,任菲,虞吉海:生产网络视角下的碳税制度

2024-12-10

为应对全球性天气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生长绿色转型,我国2020年9月在团结国大会上提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目的,并做出一系列生长妄想与安排。而在天下规模内,为推动碳减排,许多国家和地区乐成实现了碳税与碳排放权生意的协同生长。我国现在已周全启动碳排放权生意市场,但尚未开征碳税。碳税的征收是否有利于节能减排?会爆发什么样的影响?在生产网络的视角下,差别行业受到的影响及爆发的效果是否一致?

关于这些问题,伟易博博士生陈诗源、治理科学与信息系统系教授任菲、商务统计与经济计量系教授虞吉海,在其相助撰写的论文《生产网络视角下的碳税制度》中,举行了研究解答。论文构建生产网络视角下的碳税剖析模子,并基于我国最新的投入产出表和估算的42部分、153部分碳排放数据,模拟剖析征收小额碳税对征税部分劳动投入、产量、碳排放以及对经济体总碳排放的影响。

要点概览

● 征收碳税,不但会通过镌汰被征税部分的产出降低碳排放,还会通过生产网络上下游关联联动影响其他各部学生产投入与产出,进而影响经济体总碳排放。因此仅基于各部分直接碳排放征收碳税关于降低整个经济体碳排放的效率不是最高的,还要思量碳税通过生产网络关联引发的间接效果。

● 在边际碳税意义下,征税有用的减排部分未几,若盲目对所有行业征税,可能仅会导致经济结构大幅度调解,并不会有用降低经济体总碳排放。

● 对各部分征收碳税引发的碳减排效果与部分直接碳排放量的排序并非逐一对应;“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部分碳税减排效应和碳减排效率都位于42部分中的首位。

● “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以及“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部分直接碳排放体量较大,且征收部分碳税对降低总碳排放效果最为显着;对“非金属矿物制品”“煤炭挑撰产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以及“化学产品”部分征税减排效应也较为显著;对其他产品部分征税减排效果基本为零。

研究综述与机制剖析

在这一论文中,作者对我国的“双碳”目的的提出生长及40余年节能减排事情的历史举行了回首,并对碳生意、碳税举行相识释说明,对碳税制度的研究举行了综述。并且,概述了生产网络视角下的碳税模子与碳税减排效应的看法;划分估算2020年42部分与153部分碳排放以及生产网络中隐含的碳流动矩阵,盘算各部分碳税减排效应,并模拟征收50元/吨小额碳税对各部分劳动投入、产量、碳排放以及经济体总碳排放的影响,识别碳税意义下要害的减碳部分;最后,对研究举行了总结,提出了相关建议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偏向。

碳税,是碳生意之外的另一种碳定价机制,是指导经济主体自动优化能源结构,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经济社会生长绿色转型的另一个主要市场激励型政策工具,并且被以为是种种减排步伐中最划算的方法。许多国家和地区乐成实现了碳税与碳生意的协同生长。

由于生产网络的保存,征收碳税不但会通过镌汰征税部分产出降低经济体总碳排放,还会通过生产网络上下游关联引发间接影响。例如,对能源消耗企业征收碳税,将改变被征税部分的生产本钱,使其调解生产投入与产出,通过生产网络进一步发动上下游各部分的投入与产出转变,从而影响经济体总碳排放。

详细来说,首先,被征税部分会镌汰高碳排放中心品的使用转而使用更清洁的产品,高碳排放中心品需求下降,使得其上游厂商产出与碳排放下降;其次,被征税部学生产本钱上升导致其产品价钱上涨,于是下游厂商生产历程中会镌汰对该部分中心品的购置,从而下游部分的产出和碳排放也会降低;最后,碳税收入返还消耗者,会刺激其对各部分产品的最终需求,需求增添又会反过来拉动各部分的生产和排放。

论文指出,生产网络中蕴含的直接与间接关联会对整个经济体的产出和碳排放带来重大的影响,若过失施加部分征税,可能引起总碳排放量的增添。仅基于各部分直接碳排放征收碳税,关于降低整个经济体碳排放的效率不是最高的,还要思量碳税通过生产网络关联引发的间接效果。基于部分在生产网络中所处位置举行针对性征收碳税才华实现最大的减排效果。

研究思量对能源消耗部学生产爆发的直接碳排放征收碳税,并将税收所得所有返还给消耗者,从生产网络视角切入,凭证部分间投入产出关联下的碳税模子,估算2020年42个产品部分与153个细分产品部分碳排放以及生产网络中隐含的碳流动矩阵,盘算各部分碳税减排效应,并模拟剖析对某一部分征收50元/吨小额碳税对征税部分劳动投入、产量、碳排放及经济体总碳排放的影响,识别碳税意义下要害的减碳部分,探讨中国征收消耗性碳税对经济和情形的影响。

碳税模子与实证效果

作者基于King et al.(2019)构建的生产网络视角下的碳税模子,探讨我国开征碳税对征税部分劳动投入、产量、碳排放以及经济体总碳排放的影响。

首先,假设部分的碳排放是随中心投入递增的规模酬金稳固的函数,在一样平常平衡条件下求得零碳税时的平衡解;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获得异质性生产函数与消耗偏好下,开征碳税对各部分产品相对价钱、中心产品投入、劳动投入、产量、碳排放及消耗的边际影响;最后,界说碳税减排效应为零碳税基准下,对部分征收碳税对经济体总碳排放的边际影响:

其中,第一项是税收返还效应,部分自身排放量越大,对其征税将获得的税收收入越多,消耗者获得税收返还后,便可将更多钱用于消耗,进而增进各部学生产和碳排放;第二项是部分之间由于生产网络关联引起的部分间排放影响,是相对上游与相对下游的部分排放影响的加权总和;最后一项来自部分征税后做出反应所导致的自我扭曲。若过失施加征税部分,可能通过税收返还效应削弱减排效果。在本文模子下,对多个部分征收碳税所引起的经济体总碳排放转变是对各简单部分征税的减排效应的线性加总。

征收碳税将改变征税部分的生产函数,随后通过生产网络的上下游关联,各部分调解自身生产投入,进而改变各部分产出、碳排放与经济体加总碳排放。

效果显示,对“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部分征税可带来显着的降碳效果。划分对其征收50元/吨碳税,经济体总碳排放约莫可以降低6.52%、4.75%、2.30%。这些行业是生产网络中主要的质料供应行业和能源使用行业,征收碳税可以促使它们刷新手艺、优化能源结构,进而通过其上下游关联影响,实现碳税减排效果的有用汇聚,降低经济体总碳排放。

需注重,由于生产网络隐含的间接影响,对各部分征税带来的经济体总减排效果与各部分直接碳排放排序并非逐一对应,直接碳排放量高并不料味着对其征税将引起本部分和经济体碳排放下降幅度大。“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部分的直接碳排放量(约30亿吨)虽然缺乏“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部分(约36亿吨),可是由于上下游关联引发的间接排放影响更大,相比于“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部分,为更有用的征税部分。

别的,对“非金属矿物制品”“煤炭挑撰产品”“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化学产品”四个部分征税,会使得经济体总碳排放下降约0.2%-0.5%。对上述7个产品部分之外的其他直接碳排放量缺乏1亿吨的部分征收碳税基本不会降低经济体总碳排放(减碳效果缺乏0.1%),因此,在边际碳税意义下,应重点思量对上述减排效应最大的7个部分征税,对其他部分征税可能只会扰动各部学生产投入与产出,不可实现有用的碳减排。

研究结论与相关建议

在作者看来,征收碳税将改变各部学生产历程中中心品与劳动力的投入以及部分产量,征税对各部分产量影响越小,对经济结构的攻击越小,因此制订碳税政策时,除关注碳减排效应外也要兼顾碳减排效率,即征收部分碳税引起该部分碳排放下降与该部分产量下降的百分比。

在上述有用征税部分中,“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的减排效应最大,减排效率最高。换言之,对“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部分征税,能在小幅降低该部分产量的同时,大幅镌汰其自身和经济体总碳排放。别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和“煤炭挑撰产品”部分的碳减排效率也较量高。

论文的主要发明如下:

第一,基于生产网络结构的碳税政策比只思量直接碳排放的碳税政策更有用。例如, 42部分中“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部分的直接碳排放量高于“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部分,但通过生产网络作用引发的经济体总减排效果却缺乏后者。

第二,对42部分中“石油、炼焦产品和核燃料加工品”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品”或对153部分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 “精炼石油和核燃料加工品” “钢压延产品”等部分征税减排效果最显着。这些部分作为生产网络中主要的质料供应商和排碳大户,征税将促使它们刷新生产手艺、优化能源结构,减排效果进一步通过生产网络汇聚,进而实现经济体总碳排放的有用下降。

第三,在边际碳税意义下,征税有用的减排部分未几,若盲目对所有行业征税,可能仅会导致经济结构大幅度调解,并不会有用降低经济体总碳排放。

第四,在制订碳税政策时,也要从征税效率角度思量对部分产量的影响,阻止对生产网络结构攻击过大引发过多的转型本钱。

最后,关于碳税研究,论文作者指出了两个颇具挑战但有现实意义的研究偏向:第一,思量对各部分最终需求征收碳税。生产源于需求,因此,可以通过对需求端征收碳税引发需求下降,进而转达到生产端,从而实现碳减排。对此,需要首先盘算各部分最终需求所隐含的碳排放,其不但是中心投入的函数,而是依赖整个生产网络结构,此时碳税通过生产网络的传导将越发重大。第二,修正模子以探讨生产网络视角下碳排放权生意制度对经济和情形的加总影响,为制订碳市场和碳税协同生长政策提供参考。

陈诗源,任菲,虞吉海. 生产网络视角下的碳税制度[J]. 经济治理学刊, 2024, 3(3): 143-172.

点击获取完整论文

分享
【网站地图】【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