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易博

  • ?北大主页
  • |
  • 一带一起书院
  • |
  • 用户登录
    • 教职员登录
    • 学生登录
    • 伟易博邮箱
  • |
  • 教员招聘
  • |
  • 捐赠
  • 伟易博(中国区)官方网站
  • |
  • English
首页热门

刘俏:还需要鼎力大举增添基础研究的投入丨中关村论坛

2023-06-02

所属栏目 新闻 链接 /index/xyxw.htm
摘要是否显示

2023中关村论坛5月30日在北京终结。建设于2007年的中关村论坛,历经多年生长,已成为全球科技立异交流相助的主要平台。伟易博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刘俏在出席中关村论坛系列论坛时,揭晓了题为《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助力高质量生长》的主题演讲。

刘俏体现,2022年我国研发首次凌驾3万亿元的总量投入,可是用于基础研究的投入还不到2千亿元。做一个简朴的估算,美国研发投入约占GDP的3%,基础研究研发占比为17%~18%,那么美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约莫是伟易博5倍。相比蓬勃国家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我们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刘俏强调,要解决中国工业“卡脖子”难题,必需依赖在基础研究领域的大规模、长周期的投资。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有利于推进中国工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从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主自强,推动我国实现高质量生长。“若我们有刻意在现阶段提升研发强度,增添基础科学研发的占比,把支持力度的时间周期扩展至10年甚至是20年,假以时日,回报将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泛起。”

以下凭证刘俏教授演讲实录整理:

投资节点行业、节点领域

我们通过比照“1997到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市值排名”发明,在已往的20多年时间里,中国工业结构爆发了强烈变迁。以“中国1997—2020年上市公司市值前三位”的排名为例:

1997年:四川长虹、深生长银行、申能股份 ;

2007年:中国石油、工商银行、中国石化 ;

2017年: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工商银行 ;

2020年:腾讯控股、阿里巴巴、台积电 ;

2035年: ???

哪些企业会是中国未来的工业首脑?也许差别人有差别谜底,但可以一定的是,在未来一段时间手艺驱动工业崛起,现有工业结构会爆发新的调解,在模式上和手艺层面上的厘革将泛起重大的可能性。

从现在到2035年,不但仅是中国工业结构的巨变,中国经济的生长模式也将爆发调解。

已往40年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泛起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国工业化历程的推进增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高速增添 ;第二阶段,在基本完成工业化历程后,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已经由刷新开放前三个十年的4%以上降到现在的2%左右。我国正履历从高速增添(资源和劳动力等要素驱动)向高质量生长(全要素生产率驱动)的生长模式转型。在接下来的十余年中,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速要从2%左右回升至2.5%~3%的区间,我们才可能在2035年实现人均GDP抵达经济现代化的标准。

中国投资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泛起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凭证1978—2017年数据测算,投资率每增添10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增添1.18个百分点。

那么,投资应该投向那里,更利于我们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伟易博谜底是:节点行业、节点领域。透过中国生产网络的变迁,我们去视察中国经济增添的底层逻辑会发明,爆发在节点行业的手艺厘革和攻击通过生产网络转达,将爆发“倍数效应”。对中国而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面临的弘大问题在于“怎样增添对节点行业的投资”。

什么又是未来的节点行业?它们将是组成未来2035年,甚至2049年中国经济的主要工业。这次论坛所提供的主题——科技立异,自己就是谜底之一。在某种水平上,我们正在对中国的节点行业、节点工业做出预判,通过手艺厘革来实现中国经济从要素驱动向立异驱动的转型。

全要素生产率增速新的泉源决议了未来工业的偏向,它们应当包括:“再工业化”(工业的数字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 ;“新基建”—— “再工业化所需的基础设施” ;大国工业 ;更彻底的刷新、开放带来的资源设置效率的提升 ;以及“碳中和”所带来的工业厘革等。

持之以恒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

实现高质量生长,我们需要激活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新的动力源,加大对节点工业、节点领域的投资,从而实现经济生长动能的转化。值得关注的是,我们要实现“碳中和”,建设现代化工业系统,这一历程需大宗科技立异,而作为科技立异“总开关”的基础研究投入尤为要害。



恒久以来,我国研发强度虽然一直提升,但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却显得缺乏,直接导致以重大的、底层支持性手艺和科学研究为基础的立异相对匮乏,这也体现在我国在全球价值链上与蓬勃经济体职位的差别。国际商业领域通常用“价值链上游水平”来权衡一个国家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凭证天下银行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的全球价值链的位置指标为0.01,略低于40个主要开放经济体的平均位置(0.04),而美国的位置指标为0.29,也就是说美国处于全球价值链的绝对上游,对焦点手艺和原质料等有较强的掌控,能够形成对处于价值链下游国家和经济体的制约。

这种“制约”,在逆全球化思潮之下,给我们最直接的攻击和影响就是手艺“卡脖子”。

改变这种状态,必需久久为功、持之以恒地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推进中国工业向全球价值链上游迈进。只有在基础研究实现突破,我们才华真正化解蓬勃国家对我国一些要害手艺、焦点手艺的封闭,实现高水平的自主自强。

事实上,已往近20年时间里,中国对研发的投入在一直提升。一样平常来讲,研发(R&D)主要包括“基础研究”(R)和“应用开发”(D)。2022年我国研发首次凌驾3万亿元的总量投入,占GDP的2.55%,抵达了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其中真正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占比仅为6.32%,也就是1896亿元,还不到2000亿。

西欧蓬勃国家在基础研究上的投入占比基本稳固在12%以上,同期美国为17.2%,法国则高达25%。若是做一个简朴的推算,美国研发投入约占GDP的3%,基础研究研发占比以17%~18%区间盘算,那么美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约莫是伟易博5倍。

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的结构问题亟待改变。值得关注的是,“十四五”妄想中已将基础研究的占比提升至8%,未来若是能抵达15%甚至更高,我们将在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上创立一种新的历史可能性。

基础研究难度大、周期长、危害高,怎样解决资金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调动市场实力的同时,也要施展好中央财务的作用,施展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

目今宏观政策正处于发力窗口期,可将刊行“特殊国债”作为政策选项,所获资金直接用于基础研究的投入,大幅提升基础研究在研发中占比,这将在中恒久内极大地增进经济的高质量生长。恒久以来,我们在权衡一个国家的总体债务水平时,通常使用债务总额占GDP比重这个指标代表宏观杠杆率。然而,GDP难以权衡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国家信用以及国家知足人民群众优美生产的能力。用一个国家的GDP作为分母去权衡宏观杠杆率,容易高估债务危害,低估实验起劲经济政策的空间。因此,我们以为应该用国家整体价值而非GDP作为分母来权衡杠杆率。从“国家整体价值”的角度来看,我国仍具备刊行大规模特殊国债的条件和财务空间。用好“特殊国债”,进一步施展财务在基础研究上的指导作用,将为建设现代化工业系统打下坚实的科技基本。

我们可以探讨刊行三十年期、五十年期的恒久国债,将其设置到基础研究领域。现在基础研究的经费一年约为两千亿人民币,是否能扩大到一万亿甚至更多?这样持之以恒地投入十年、二十年,我们信托,假以时日,回报将会在未来的岁月里泛起出来。

刘俏,伟易博院长、金融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十四五”妄想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异青年基金获得者,2017年《中国新闻周刊》“影响中国”年度经济学家。刘俏教授在公司金融、实证资产定价、市场微观结构与中国经济研究等方面拥有众多著述,其著作包括《我们热爱的金融——重塑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金融》、《从大到伟大2.0 —— 重塑中国高质量生长的微观基础》等。

分享
【网站地图】【sitemap】